中国电影一年总票房就五百多亿。
中国电影票房的分账规则大致如下(以一部票房1亿元的影片为例):
专项基金和税费:先扣除8.3%(5%电影专项基金 + 3.3%营业税),剩余约9170万元。院线和影院:分走约50%~57%(含影院、院线、发行代理费),约4585万~5227万元。制片方和发行方:分剩余约33%~40%(通常制片方拿30%~35%,发行方拿5%~10%),约2751万~3668万元。
实际到制片方手中的钱:可能只有票房的30%左右(1亿票房→约3000万归制片方)。
500亿总票房中,制片方一年实际收入约150亿~180亿元,需覆盖所有制作成本、明星片酬、资本回报等。
按前几年算算这150亿怎么分:
1. 行业规模与人员数量
- 从业人员总数:约 50万~100万(包括演员、导演、编剧、制片、灯光、场务、后期等)。
- 明星数量(能拿高片酬的):约 100~200人(顶级流量)。
- 投资方:包括影视公司、私募基金、互联网平台等,数量庞大但核心玩家约 几十家。
2. 资金分配估算(以一年150亿元为例)
(1)明星片酬:吃掉最大头
- 顶级明星(1%~2%):
- 假设 10个超一线明星,每人年均收入 1亿~2亿,合计约 10亿~20亿。
- 50个一线明星,每人年均 3000万~5000万,合计约 15亿~25亿。
- 总计:25亿~45亿(占制片方收入的 17%~30%)。
- 腰部及以下演员(98%从业者):
- 绝大多数演员年收入 10万~50万(甚至更低),行业整体片酬支出可能 30亿~50亿。
- 群演、特约演员:日均 100~500元,年收入可能仅 2万~5万。
明星+演员总成本:约 55亿~95亿(占 37%~63%)。
(2)投资方回报:高风险高收益
- 电影行业投资回报率低,约 80%电影亏损,但资本仍涌入,因:
- 爆款电影(如《长津湖》《你好,李焕英》)能赚回N倍。
- 资本通过股市、IP运营、艺人经纪等赚钱,不单纯依赖票房。
- 假设投资方要求年化10%~20%回报:
- 若总投资额 300亿~500亿(含宣发等),则需 30亿~100亿回报。
- 但实际票房分账仅 150亿~180亿,意味着:
投资方实际分走:约 30亿~50亿(占 20%~33%)。
(3)制作与人力成本(非明星部分)
- 导演、编剧、制片人:
- 顶级导演(如张艺谋、陈思诚)单片 2000万~5000万,年均 1亿+。
- 普通导演 50万~300万/年。
- 编剧收入极不稳定,头部编剧 500万+/项目,普通编剧 月薪1万~3万。
- 总成本:约 10亿~20亿。
- 剧组工作人员(灯光、摄影、场务等):
- 日均 200~800元,年收入 5万~15万(项目制,不稳定)。
- 假设 50万从业人员,人均 8万/年,总成本约 400亿——但实际远低于此,因:
- 大量临时工,无社保,收入极低。
- 很多成本由外包公司承担,不直接计入制片方支出。
(4)其他成本(特效、宣发、器材等)
- 特效:大片特效成本 5000万~2亿/部,但多数电影特效预算低。
- 宣发:通常占票房 10%~20%(但由发行方承担,不直接从制片方150亿里扣)。
- 器材、场地、后期等:约 20亿~30亿。
3.电影票房收益 最终分配估算(一年150亿元)
项目 | 金额(亿元) | 占比 |
明星+演员片酬 | 55~95 | 37%~63% |
投资方回报 | 30~50 | 20%~33% |
导演/编剧/制片 | 10~20 | 7%~13% |
剧组工作人员 | 30~50 | 20%~33% |
特效/器材/其他 | 20~30 | 13%~20% |
所以,电影行业的机会在于:
1、与易动这样的头部企业合作
2、降低人的成本和各种不可控因素,比如用动画降低演员的风险
3、立起IP,做长产业链,从影视文娱行业的角度去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