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拒绝「奶头乐」?
奶头乐理论(Titty Tainment):是由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理论。指的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,世界上80%的人口将被边缘化,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,同时80%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%的人手中。为了安慰社会中“被遗弃”的人,避免阶层冲突,就大批量制造“奶头”——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(比如:网络、电视和游戏)填满人们的生活、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,令其沉浸在“快乐”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。
很多时候我们都明白这样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,但为什么还是如此沉迷无法自拔或者怎样才能抛开这个所谓的“奶头”?
毒贩,不会自己吸毒。某某某APP的创始人,业余生活是读书、运动、写代码和修电脑,他提到最多的词是“延时满足”。没错,“延时满足”的TA,创造了“及时满足”的他们......这很符合二八法则,20%人口为了安慰沦为螺丝钉和韭菜的80%人口,发明了“奶头乐”安慰法。生产“奶头乐”的公司汇聚了名校毕业的顶尖人才,专门研究怎样让人把更多的注意力停留在“奶头”上。他们在此过程中收获了:人性的研究、工作技能的提升、更高的工资、更好的前景。他们在业余时间会沉迷“奶头乐”吗?他们顶多是看一下竞争产品,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,根本不会成为用户。那么,即使你知道了二八法则、奶头乐理论,又能改变什么呢?也许,终其一生的努力,也无法从80%进阶为20%。“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,依然热爱生活。”作为个体,确实无法扭转整个局面。但可以通过改变微小的习惯,让自己的人生尽量少的被操控,过上“我所定义的理想生活”。如果你也痛恨当韭菜,不愿意被别人操控,想脱离“奶头乐”的毒害,那么就试试下面3个方法。
1、卸载你无法控制的“奶头乐”APP,绝不再下载。
无法戒掉“奶头乐”的一大原因,是你无数次“复吸”。那些吸烟成功的人,在决定戒烟后就再也不会去抽了,他们会去想其他办法,诸如吃糖果之类。我戒某短视频APP时也是如此,卸载后再也不下载。有时候工作上需要去APP截个图,我会借别人的手机截图,自己“死”也不下载。不要说什么“最后一次”,有了“最后一次”,就有“最最后一次”。要知道,一旦你“复吸”,哪怕只有一次,也会很快再次沉迷。
2、从身份上认定自己不吸“奶头乐”。
《这本书能让你戒烟》里提到一个关键点:当别人递给你一支烟,不抽烟的人说的话是“我不抽烟”,而戒烟的人说的话是“我在戒烟”。这两句话的差别是,前一句很果断,断了后面所有的诱惑。你不抽烟,别人总不会逼你抽吧?但是你说“我在戒烟”,递烟给你的也是烟民,他就会劝你,“压力那么大,戒什么烟啊,给我个面子,最后吸一根。”而你也认为自己是在“戒断”的过程中,默认了“复吸”的可能。只有你从身份上认定“我本身就是不吸烟的人”,你才能真的戒掉烟。我的闺蜜每次受邀游戏组队,都说“我不玩游戏”。有一次我问她,“你是真不玩,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玩?”她说:“我是真不玩,以前玩过一款消消乐的游戏,发现占用了太多碎片时间,就干脆把所有游戏都删了。”“我不玩游戏”这句话就像有魔力,帮她拒绝了所有外界的诱惑,拥有了更多自主的时间。
3、找到“奶头乐”的替代品。
沉迷“奶头乐”的还有一个原因,是一旦放下肥皂剧、网游、真人秀、短视频……你就会感到空虚、无聊。有时候,你并不是那么想“吸奶头”,你只是想规避这种空虚、无聊。找到替代品,就能应对“戒断反应”。你需要2种替代品。一是不那么健康,但能快速转移你注意力的,比如戒烟的人会吃糖果。二是真正意义上对你长期有利的,比如戒烟的人会去健身。我在戒抖音的时候分别准备了——“看TED演讲”、“爱好清单”。讲真,TED演讲其实也是一种“奶头”,只是比较轻微,但肯定比刷知识碎片强。就像吃太多糖容易得糖尿病,但是总比吸太多烟得癌症强。我刚卸载抖音时,特别心痒难耐,手都已经在商城里搜索准备下载的时候,我就会去看TED演讲。后期,“戒断反应”没那么严重的时候,我就打开“爱好清单”。这是在我意志力极强的时候创建的文档,里面详细罗列了,我有哪些健康的爱好,目前都是什么水平,从哪来入手可以快速进入状态。读书、绘画、乐器、运动、编程……那么多健康的爱好里面,总有一个是你感兴趣的吧?找到它,制作成专属于你的“爱好清单”,当你空虚、无聊,想要“吸奶头”的时候,就打开它来挑选。装睡的人,叫不醒。你有没有被“奶头乐”收割,只有你自己知道。别让“奶头乐”悄悄毁掉你。
页:
[1]